央视曝光夺命保温杯,警惕“夺命保温杯”,热水变毒水,选购和使用需谨慎!
2025-05-16 作者:产品中心
产品简介
2018年,央视记者联合北京消协,随机购买了50款不同品牌的保温杯进行送检。检测结果令人震惊,其中19款保温杯不合格,而且大部分问题出在内胆材质上,检测出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。这些不合格的保温杯长期使用,可能会导致重金属在体内不断累积,对肝肾、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。轻则引起头晕、头痛、食欲下降、免疫力低下、神经衰弱等症状,重则可能诱发癌症甚至中毒身亡。
那么,这些“夺命保温杯”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原来,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,使用劣质材料制作保温杯,甚至直接在普通钢上印上“食品级”字样,欺骗消费者。这些劣质保温杯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,热水一放进杯子里,就可能变成“毒水”。
保温杯的主要危害来自于重金属超标。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,长期摄入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。常见的重金属危害包括:
- 铅中毒:铅中毒会引发神经系统、血液系统疾病,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,尤其危险。
- 镉中毒:镉中毒会损害人体的肾功能,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,还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。
- 汞中毒:汞中毒会对皮肤、消化道、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甚至可能因喉痉挛而窒息,危及生命。
- 砷中毒:砷中毒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砒霜”,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烦躁不安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状。
这些重金属是如何进入保温杯的呢?主要原因是内胆材质不合格,使用了含有重金属的原材料。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,使用化工废料、废弃金属等作为原材料,这些材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重金属。虽然经过加工处理,但重金属依然会残留在保温杯内壁,随着热水一起进入人体,造成危害。
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温杯,我们该如何选择安全的保温杯呢?以下是一些挑选技巧:
1. 注意内胆、配件材质:选择内胆材质为304或316不锈钢的保温杯。304不锈钢耐腐蚀性好,适合日常使用;316不锈钢属于医用级,耐腐蚀效果更好,更安全。其他配件材质要认准PP、PE、食品级硅胶等安全材料,这些材质更耐热,不会受高温影响释放有毒物质。
2. 符合保温标准:看产品规格有没有注明国标《GB/T 29606不锈钢真空杯》。此外,使用之前可以先将杯子盛满热水,盖紧静置2-3分钟后,触摸杯底和杯身,如果有明显热度,说明保温效果不好。
3. 要有良好的密封性:可以将杯子盛满水后,盖紧倒转静置,或者甩动杯身,如果没有液体渗出,表明密封性强。
除了选对保温杯产品,使用过程也大有学问。以下是一些保温杯不能装的物品:
- 红枣、枸杞:红枣和枸杞泡完以后会吸水膨胀,时间久了会发酵,产生膨胀性气体。如果是质量不合格的保温杯,会突然拧开减压以后产生爆炸性效果。
- 牛奶:牛奶开封后在室温情况下都建议3-4小时内喝完,不宜长时间存放在保温杯中。
- 茶、中药:保温杯泡茶或中药,会使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、恒温的水中,不仅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,还会使茶汁无香味,茶味苦涩,还可能会释出重金属物质,有害健康。
在市面上,有一些保温杯品牌值得信赖,它们采用高品质材料,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,确保产品的安全性。例如:
- 哈尔斯保温杯:哈尔斯保温杯采用食品级316不锈钢内胆,保温性能优异,还支持华为鸿蒙HiLink生态,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智能温度感知和提醒,非常实用。
- 苏泊尔保温杯:苏泊尔保温杯也是知名品牌,采用304不锈钢内胆,保温效果良好,价格亲民,是很多家庭的放心选择。
选择这些品牌的保温杯,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,让你喝上健康的热水。
_吃瓜网暗网黑料">2025-05-16 作者:产品中心
产品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