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曝光19种有毒保温杯,19款有毒保温杯,热水变毒水,警惕选购陷阱!
2025-05-08 作者:产品中心
产品简介
2018年,央视记者联合北京消协,通过不同渠道随机购买了50款不同品牌保温杯产品进行送检。检测结果显示,这50款保温杯中,有19款不合格产品,而且大部分是出自内胆材质问题上,它们都检测出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。这些不合格的产品长期为人体使用,可能会导致重金属不断累积体内,对肝肾、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,轻则可能引起头晕头痛、食欲下降、免疫力低下、神经衰弱等情况,严重还可能诱发癌症甚至中毒身亡。
这些不合格的保温杯样品中,含有大量的重金属,如镍、铬、锰等。这些重金属一旦超标,长期摄入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。
- 铬超标: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的皮肤、呼吸道等造成刺激,引起皮肤过敏、瘙痒、红肿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。铬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,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- 镍超标:可能引起过敏反应,如皮肤瘙痒、红肿、皮疹等,尤其对于敏感体质的人影响更为明显。镍还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,影响其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。
- 锰超标:过量的锰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,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、失眠、头痛、头晕等症状。锰还会对人体的骨骼发育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,增加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。
除了重金属危害,一些保温杯还可能含有致癌物质,如苯、甲醛等。虽然这些物质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危害,但长期接触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。
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温杯,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有毒保温杯呢?以下是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:
保温杯内胆不锈钢材料优选304和316,其中316属于医用级,材质比起304更轻便,耐腐蚀效果更好。其他配件材质要认准:PP、PE、食品级硅胶等安全材料,这种材质更耐热,不会受高温影响释放有毒物质。
看产品规格有没有注明国标《GB/T 29606不锈钢真空杯》,此外,使用之前可以先将杯子盛满热水,盖紧静置2-3分钟后,触摸杯底和杯身,如果有明显热度,说明保温效果不好。
可以将杯子盛满水后,盖紧倒转静置,或者甩动杯身,如果没有液体渗出,表明密封性强。
除了选对保温杯产品,使用过程也大有学问。以下是一些保温杯不能装的物品:
早前有新闻报道,一女孩在用保温杯泡红枣枸杞,结果忘记喝了,一直盖着十几天后,再次打开时,杯盖突然爆炸弹开,导致女孩右眼被冲撞直接破裂。专家解释是微生物过多,原来保温杯中内胆和瓶盖缝隙中常年存在大量微生物,而红枣枸杞等营养物浸泡后,糖类被析出很容易被这些微生物利用,发酵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,而保温杯密封性导致杯内气压不断增加,所以拧开时受压强不均影响,内容物容易膨出,发生爆炸。
有人说保温杯装牛奶会导致牛奶变质,其实无论是什么奶,开封后在室温情况下都建议3-4小时内喝完。保温杯的密封性虽然好,但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牛奶,因为牛奶容易滋生细菌,导致变质。
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温杯,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健康安全的保温杯呢?以下是一些建议:
选择知名品牌和旗舰店的水平,这样是可以大大降低出现问题的风险,并且这些官方售后都会提供售后保障,大家可以放心选购。尽量不要买路边小摊的便宜水杯,很可能是冒牌货!
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儿童水杯材质主要有:玻璃、PC、PP、Tritan等。玻璃材质的保温杯安全可靠,但容易破碎;PC材质的保温杯容易释放有毒物质,不建议使用;PP和Tritan材质的保温杯安全耐热,是较好的选择。
如果是合格的产品,因为使用的材质都是食品级,一般不会有异味。
_吃瓜网暗网黑料">2025-05-08 作者:产品中心
产品简介